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1. 讲了什么

这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关于计算机算法如何通过研究人类心理学并用传播学的手段以达到操控用户行为之目的,以实现社交媒体公司的盈利最大化的纪录片。影片里探讨了人如何在这些社交媒体的信息茧房里让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狭隘偏执封闭,慢慢失去对现实世界的觉察力和专注力,最终在重大决策中做出偏激行为,特别是价值观正在塑造过程中的青少年:暴力、霸凌、自杀屡见不鲜。


2. 运作原理

纪录片通过对前谷歌、脸书、YouTube, 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公司员工、高管的采访,让我们这些小白鼠了解到他们这些顶级技术高手们如何在后台利用算法技术收集分析用户数据,模拟人类行为,推出各种各样针对性的产品,让用户的停留时间越来越长,最终成瘾不能自拔。影片里有几句很冰冷残酷的话:“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么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每一个用户都是数据”,我们对于互联网公司,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人,而是一堆可以被编程的数据,就是可以买卖的产品。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是用户的关注时间,用户的关注时间越长,能卖的单位广告时间价格就越高。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是那个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傻瓜。


3. 为什么人们很难摆脱社交媒体?

从本质上说,这是人性自带的弱点(或者说是特点):绝大多数人就是群居动物,没法忍受孤独,害怕被孤立,需要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被肯定。而正如加缪在《乌合之众》里说的那样,人类一到群体之中,智商就瞬间降低,因此期待被点赞、受不了被批评而自我怀疑甚至开始人身攻击,看到虚假新闻不仅无法独立思考识别,还会疯狂转发进而相信阴谋论、情绪随接收到的社会新闻起起落落等等,似乎只有这样的参与才能显示自己和世界的完美挂钩。殊不知,这些都是由个体的关注偏好引发的算法精准化引发的:你在某一类的信息上停留的时间越长,点赞越多,之后推送给你的相关信息就越频发越密集,你就越发沉浸于此。


4. 怎么办?如何减少影响

因此,纪录片里的那些被采访者首先提出自己的道德思考:技术应该用于更积极的人类福利改善,而不是用于算计人类,呼吁法律监管;同时也希望引发大众对于个人生活方式的适当调整,更多地去感受生活本身的温度与美好。


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

首先,需要意识到这个现实。

觉知是一切改变的基础,很多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日常是怎样被规划掉的。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习惯于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厌恶于互联网公司的窥视,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中国的用户的操作难度要高很多,因为你的手机都是实名制的;如果不嫌麻烦,你可以考虑用几个身份证去配置几个不同用途的手机卡。我很喜欢我的法国老板的做法:“也许我无法100%预防偷窥,但我要提高他们偷窥的代价,我们不提供免费午餐”。我们也许无法完全避免被窥视,但是可以让窥视的人觉得你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哈哈..... 


其次,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这点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对很多人都很艰难。

你可以刷抖音小视频两个小时,却不见得能安静坐下来看20分钟的书,或者专注地跑步30分钟后不发朋友圈,或者不碰手机和家人好友好好聊上1小时,你信不信?我的好几个欧洲老朋友们几年前还在用键盘手机,这几年不得不开始智能手机(公司发的),但他们真的很纯粹地把工具当工具:上班时间手机放抽屉,下班前看一眼,该回的信息回掉,下班后几乎不动手机,睡觉前再看一眼,手机就像他们的maibox。我做不到他们这样决绝,但这几年也做了相当的断舍离:关闭了很多人的朋友圈(自拍、晒娃、跑圈、微商、拉票等),只保留一小部分关心的有意思的人群;手机里完全没有抖音、B站、小红书、头条之类刷起来停不下来的App;这两年更是把手机淘宝、京东的功能放到电脑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照顾花花草草、读书、运动、泡茶、写文章、见活人这类让自己舒服的事情上,显然不会让我的人生有很高的成就,也不会给世界带来太多正能量,但对自己的身心平和愉悦的效果确实是明显的。如佛法云:不住于相。手机用来和人联系,汽车用来代步,电脑用来办公…. 不排斥它们,也不依赖它们。

这世界,时间是唯一公平的东西:耗费在手机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越多,用于提升生活质量、幸福感的事情上的时间就越少。让我们设想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回首这一生,希望不会后悔给自己和心爱的人专注的时间太少。


最后,建立开放而稳定的价值观。

一个工具当初产生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解决某些痛点,社交媒体也不例外,它曾今解决了城里人工作忙碌见面不易的问题,让人和人保持了联系。但是,如同刀可以砍柴生火让人类吃上美食,也可以砍人杀人一样,工具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如何利用它。没有稳定价值观的、内心比较脆弱的人就比较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容貌焦虑、成功焦虑、年龄焦虑….. 从而又衍生出整容、知识付费、创业培训生意来。至始至终,他们都是被卖的产品。

我在领英上混的时候,类似的问题每天都有人在问。一开始我很耐心帮他们分析给建议,后来我发现这群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考,连自己是怎样的特质、想要怎样的生活都没认真思考过,更加没有勇敢去尝试改变去过上期望中的生活,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让他们心惊肉跳情绪波动,所以我干脆就懒得答。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公平,你只要比你周围的人多努力10%就能足以超出60%的苟且众生,再努力50%几乎就可以进入前10%,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花时间去努力一丢丢,每天都在刷手机。

如何让价值观开放?我的观点是去见活人,见众生。当你看到和你一样有血有肉的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与他们交谈发现表面看不出的人生,你就会了解这世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当你试图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温度,甚至当你发现对此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也许会明白一点点作为人类的脆弱性和坚韧度。

总之,对于科技,让我们充分利用它并时刻警惕它。


以下是关于纪录片中的一些摘抄:

1.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那你就是被卖的产品。

2.市场上交易的是人的未来。

3.他们利用根植人类本性中的东西,利用人心理最脆弱的地方赚钱。

4.推出小实验在用户身上不断的测试,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运行这些实验之后,就能让你发展出能让用户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最佳方式。

5.虚拟的知识能影响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情感,根本不用触发用户的意识,他们自己完全不知道。

6.把他们引入矩阵,从他们的行为中获取金钱和数据用他们的行为牟利。

7.如果一个东西是工具,它会忠诚地坐在那里,耐心的等待,如果一个东西不是工具,它就会在你身上有所求,引诱你、操纵你,想从你身上获利,我们已经走过了以工具为基础的技术环境来到了致瘾和操纵为基础的技术环境。

8.只有两个行业把他们的客户叫做“使用者”非法毒品和软件。

9.社交媒体不仅在控制他们把注意力花在哪里,尤其是社交媒体越来越深入大脑根部夺走孩子们的判断力自我价值和身份。

10.因为爱心、点赞、竖起大拇指这些短期的信号给我们奖赏,我们把它融合到价值中、融合到真相中,不论是否虚假、易破碎的人气,这是短期的,你需要承认,这让你更加空虚。于是你会再次这样做。因为这样,它会将你逼入一个恶性循环。你会想:“我接下来要做什么?因为我还想要这种感觉。”

11.首先使用手机的一代人,整个一代人都更加焦虑,更加脆弱、更加抑郁,他们更加不愿意冒险。

12.现在是算法在操控我们接触的信息而不是我们自己。

1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实,我们接受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世界就是现实,就是这么简单。

14.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有一种错觉,觉得每个人都认同你,因为给你推送的新闻中每个人都和你极其相似,一旦达到这种状态,你就很容易被操控。

15.虚假消息比真实消息更加有趣,允许未受监管的信息传送给更多的人,卖出好价钱。

16.社交媒体放大了增长迅速的谣言和增长迅速的道听途说,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的。

17.算法非常擅长制作我们容易接受的虚假新闻,假装这就是事实,给我们制造混乱,让我们相信这些谎言。我们似乎对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的信仰,有越来越少的控制权。

18.技术产业创造了动摇和侵蚀社会结构的工具。

19.完全出售民主,你可以控制任何你想控制的思想,对特定人群设定谎言,制造文化战争。


摘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3523765


相关推荐